1. 首页 > 星座时间 > 文章页面

壮族简介(壮族简介50字左右)

壮族的简介

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壮族简介,以及壮族山歌八字歌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
本文目录

山歌之乡——印象四堡壮族简介山歌之乡——印象四堡

如果你到广西,千万别忘了,刘三姐的故里——宜州——罗城;如果你要倾听山歌,千万别忘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四堡片区;你在这里,将感受到最淳朴的民情、民风,亲身体验壮家小伙以盆喝酒的酣畅淋漓,壮家妹子敬酒歌、拦路歌的调皮,结情歌的甜蜜,抛绣球时人山人海的火热景象;将倾听到宛如天籁、浑然天成的原生态山歌……

云游都安非遗展演及旅游消费活动举办

四堡片区位于九万大山南麓,这里常年雨量充沛,森林植被完好。东面的鸡冠山与龙岸镇的泗潘村相邻,西面的羊角山与宝坛乡的平阴、白马村相邻;北部紧靠融水县的杨梅坳,正南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第一高峰青明山……那么,如痴如醉的天籁之音,就深藏于四堡片区的四堡、西华、拉郎、庄洞四个村民委。其中,四堡村民委为片区中心,亦是山歌传唱较为集中的区域。景色迷人、风光秀丽,令游客流连忘返,乐不思归的四堡野马滩点缀其中,将四个村民委连在一起。发源于庄洞村的好洞和鱼西的两条小河,与发源于融水县洞马的古善河交汇,流经金洞后与融水县洞禄流出经拉汪而拉郎的小河相汇,最后汇成野性十足的四堡河。四堡河逶迤南去,将拉郎村管辖中的板腊、纳敢、群莆;四堡村管辖的板往、板坪、板坡、老街、新村、山脚、吉王、地吴、四法分割开;发源于羊角山的清冽见底的冰洞河,绕西华村管辖的四海、后头、中塘、平田、men水、排来各村屯后,亦缓缓流入放荡不羁的四堡河。

四堡野马滩,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最大的滩涂盆地,北起拉郎村民委的拉郎村,南至四堡村民委的四法屯、西华村民委的排来屯,长约五公里,宽约三公里。滩涂上引人入胜、永铭于心的莫过于那连绵不绝的野生的乌桕林,一旦到了秋季,层林尽染,红叶似火,游人如织。自古至今,即是少男少女约会的最佳选择地。

有了茂密的山林,有了清澈的水,有了好的约会之地,你得来几首山歌,阿妹阿哥的唱到月落坡。四堡片区的山歌,以桂柳话传唱,有别于宝坛、乔善、怀群部分壮族地区的山歌(做比)。一首歌分为四句,每句七字,也有首句三字,但以七字居多。山歌多以地方方言入韵(押韵),一首歌除了要表达歌者的思想感情,同时要做到朗朗上口,正所谓“千条歌头,万条歌尾”,唱歌押韵放在第一位。唱山歌要有歌师、歌手。歌师绝对是记忆力绝佳之人,不但歌唱得好,而且信手拈来,随编随唱,随唱随编。歌手除了要有好的嗓音、好的记忆,还能在歌师的轻声细语中听清歌词,一字不漏的传唱出去。

水有水路,歌有歌路,唱歌也得有歌路,否则,你嗓音再好,最终也唱不到一块。正应了那句:“丢久不唱牡丹花,晓得声音nia不nia?声音nia来我俩唱,声音不nia莫唱它。”对歌的男女双方,只有歌唱到了一块,你方歌声未落,我方歌声又起,彼落此起,做到“唱歌莫给歌声断,吃酒莫给酒壶干。”这样,听的才能听得热血沸腾、如痴似醉,对歌的才唱得面带桃红、忘乎所以,进入物我两忘之最高境界。

所谓歌路,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,谁无论为客为主,都首先有一方带头,就是领唱。如果头带得不好,把歌带到死胡同,那歌就没法唱了。

四堡片区的山歌,主要有半路上男女不期而遇时的“拦路歌”,也叫花歌,有口口相传的,也有随编随唱的;其次有相逢歌、苦情歌、情歌、古文歌、排歌、分离歌等等,而进到别村做客时,还有贺主、安主等山歌;再就,相逢歌又分初相逢、初相会,情歌又分新情、旧情……山歌文化源远流长,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尽叙,故在此就不敢瞎扯了。

笔者现将自己年轻时记忆里的一些山歌歌路,稍事编排,呈现给广大山歌爱好者,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、共同进步!

进村歌:

一、花歌

女主:邀、劝、求(省略)

男客:男方再三谦让、推辞,然后带着女方顺着歌路对唱。

比如:

男:

心想开口又怕丑,心想开声又怕人;

又怕老人谈着弟,说弟来村不正经。

女:

心想开口莫怕丑,心想开声莫怕人;

老人也做后生过,先有日头后有天。

……

大约唱到夜晚十一点左右,主家会通知男女双方吃夜宵,这时候主唱方催客唱方去吃夜宵,推辞一番后相互起身。

夜宵完毕后,开始唱些夸奖主家的歌。例如:

二、贺主家歌(男女接龙唱)

1、

一枝二枝枇杷树,三枝四枝油麻花;

管它成唱不成唱,唱首山歌贺主家。

一枝二枝枇杷树,三枝四枝油麻芯,

管它成唱不成唱,唱句山歌贺主人。

2、

管它成唱不成唱,唱句山歌贺主人;

唱句山歌贺主家,恭贺主家年年发。

年年有,后园黄土变金砂。

唱句山歌贺主人,恭贺主家年年行;

恭贺主家年年有,后园黄土变金银。

3、

门前栽蔸摇钱树,门后栽蔸树保平;

摇钱树来树保平,早落金子夜落银。

初一早晨捡四两,初二早晨捡半斤;

初三初四不去捡,金银财宝堆满门。

4、

捡的金银有用处,买田买地给子孙;

上头买到云南转,下头买到北京城。

买得长田好跑马,买得烂田好养鱼;

烂田养鱼千斤重,长天跑马出孔明。

5、

余下金钱有用处,主家留来打谷坪;

又去东边请石匠,又去西边请匠人。

东西匠人一直到,这个谷坪打得成:

一打金鸡上墙岭,二打鲤鱼跳龙门;

三打桃园来结义,四打狮子配麒麟;

五打五龙来会水,六打南海观世音;

七打天上七姊妹,八打神仙吕洞宾;

九打九龙管九海,十打十龙水不清;

十一就打张四姐,十二就打穆桂英;

十三十四打完了,把妹打到月中心;

月中妹,日头不晒雨不淋;

这个贺主贺完了,这个贺主贺不成;

贺不好,洞口桃花莫笑人。

三、安主歌(男女接龙唱)

1、

一字安到主家公,公公胡子白如葱;

公公翘腿堂中坐,福禄寿喜笑融融。

二字安到主家婆,纱罗纹帐好睡着;

后生唱歌不知礼,吵闹老人睡不着。

三字安到主家爷,金银财宝年年得;

年年有,买田买地到外国。

四字安到主家娘,寿源如同江水长;

人到三十又转嫩,花到三月又转香。

五字安到主家哥,栽蔸芙蓉配绫罗;

芙蓉配得绫罗树,金银财宝多又多。

六字安到主家嫂,生男生女得做官;

男的得坐金銮殿,女的得坐紫金山。

七字安到主家弟,锦上添花要二妻;

红裙天上陪仙女,龙王美女结成真。

八字安到主家妹,妹去南京读书回;

读书转,皇帝得见都请媒。

九字安到主家孙,儿孙代代出孔明;

儿孙代代有官做,做官坐府管朝廷。

十字安到众位良,众位好友放宽肠;

这个安主安不好,洞口桃花莫笑良。

四、罗通古文排歌(省略)

五、李元霸古文排歌(省略)

六、八仙古文排歌(省略)

七、十二时辰排歌(省略)

八、祝英台排歌(省略)

九、正月比古排歌(省略)

十、正月立春雨水排歌(省略)

十一、孟姜女排歌(省略)

十二、九字恭贺妹娇娥(男女接龙唱)

一字恭贺妹娇娥,妹是天边那绫罗;

绫罗绸缎妹家有,妹比仙女好得多。

二字恭贺妹娇莲,妹是仙人在天边;

聪明伶俐也是妹,进京考试中状元。

三字恭贺妹花枝,三十六芽一样齐;

人才赛过十三省,肚才赛过世间人。

四字恭贺妹牡丹,妹是桂花多喜欢;

妹比前朝刘金定,文武双全顶江山。

五字恭贺妹英雄,妹是仙女在空中;

妹是桂英来挂帅,天门阵内妹英雄。

六字恭贺妹祝英,妹去杭州读书行;

三只大船装歌本,九个先生送妹行。

七字恭贺妹花球,妹同八仙过海游;

妹同八仙过东海,八仙里面妹在头。

八字恭贺贵家人,妹是仙女下凡行;

妹同刘三共家住,刘三还是妹教精。

九字恭贺贵家良,妹是仙女刚下凡;

妹同刘三隔壁住,歌手出在妹的乡。

十三、十担娇娥排歌(男女接龙唱)

一担娇娥心莫多,千万莫听人挑唆;

如今世界人眼浅,架桥人少拆桥多。

二担娇娥心莫嫌,连双莫听人哄莲;

如今世界人眼浅,旁人搞乱妹姻缘。

三担娇娥在梦中,梦中得见妹英雄;

醒来却是得一梦,脚踢床板手拍胸。

四担娇娥在心怀,日思夜想路南来;

寄话许人不到妹,写信又怕人乱开。

五担娇娥心莫多,好花不用栽满坡;

我俩有心栽一朵,花不成林枉栽多。

六担娇娥天又阴,十字路头讲私情;

同妹恋情这样好,好比得吃龙的心。

七担娇娥真了心,真心恋妹不恋人;

天上云多月不亮,塘中鱼多水不清。

八担娇娥去八排,八排也有好花买;

要在八排买花栽,分朵好花同园栽。

九担娇娥去九州,得妹情义笼里收;

天晴落雨开来看,几多情义在里头。

十担娇娥哥真心,话语匆匆说妹知;

哥把真心说许妹,莫给塘干丢了鱼。

山歌唱到这里,应该是凌晨两点左右,接下来该唱初相逢、相会歌,情歌(新情、旧情),天将亮未亮时唱分离歌。山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情歌和分离歌,而且歌者到这个时候,音色是最好的。唱的声音颤抖,听的唏嘘不已,有的女孩子禁不住还发出抽泣之声。

十四、初相会

男:

今日哥来妹也到,前世有缘命里招;

若是同心那就好,竹排下水慢撑篙。

女:

哥若有心下大海,老妹跟哥去蓬莱;

哥若真心把妹爱,泰山拦路妹搬开。

……

十五、情歌(旧情、新情)

1、新情

男:

妹鸳鸯,好话打动哥心肠;

今世不得成双对,死下阴间心不甘。

女:

戴帽出门天打闪,生要连来死要连;

和哥连情连到老,不连到半给人传。

男:

人死留名在世间,鸟死留声在半天;

和妹结交留名誉,留好名声给人传。

女:

生在阳间我俩爱,死下阴间共灵牌;

灵牌上面供八字,灵牌下面供花开。

……

2、旧情

男:

当初和妹坐树下,谈心谈到月影斜;

讲了几多私情话,不料反心跟人家。

女:

当初和哥坐草坡,蚊子叮脚妹帮搓;

哥你今天反心意,反情倒怪妹娇娥。

……

十六、分离歌

男:

一更一点排妹坐,哥说妹来妹说哥;

妹说情歌莫丢妹,哥说秤杆不离砣。

女:

同哥坐到一更头,眼泪同往肚中流;

我俩情深说不尽,想不说来无处收。

哥:

二更二点鸡开口,听闻鸡叫哥心忧;

忧到天亮妹回去,忧妹去了不回头。

女:

二更鸡叫双流泪,红薯进灶真该煨;

和哥有意哥莫气,久久又来伴一回。

男:

三更三点鸡叫三,情歌怄气妹心烦;

等到天亮妹回去,见天容易见妹难。

女:

同哥坐到三更时,眼泪流来洗得衣;

哥若不舍娇娥妹,久久又来伴一回。

……

十七、相送歌

男:

哥送老妹出大门,又难舍来又难分;

一对鸳鸯俩分手,哥住一村妹一村。

女:

情歌送妹出巷口,脚碰石头鲜血流;

手抹眼泪说一句,说哥痛妹在心头。

女:

哥你送妹出村头,看见水牛泪也流;

水牛水牛莫流泪,我俩分离你莫忧。

哥:

哥送老妹出村头,一路送去一路忧;

好情不得长久伴,肝肠挂在万花楼。

男:

送妹送到芭蕉岭,芭蕉结果一条心;

说妹要像芭蕉树,莫要心多去连人。

女:

情哥送妹芭蕉山,破开心事说一番;

我俩围园种灯草,大家心事共条肠。

男:

送妹送到茶子下,茶树结果压弯桠;

说妹莫学茶子树,未曾摘果又开花。

女:

情歌送妹到茶山,茶树开花白茫茫;

说哥莫看茶花贱,满岭茶花都是糖。

……

记得七十年代中期,如果要唱山歌,还得偷偷唱,生怕给工作组听到要挨批。当年我邻居阿姐结婚,晚上唱山歌落半,听说工作组来了,便急急收场。然而改革开放后,政府不但不禁唱山歌,而且还鼓励村民传唱山歌。一部《刘三姐》的电影,传唱大江南北,蜚声海内外。而宜州(宜山)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(罗城),又恰恰是刘三姐的故乡。

我深信,在政府的扶持、关怀和鼓励下,四堡这块孕育山歌的沃土,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“刘三姐”,越来越多的“阿牛哥”!他们将脱颖而出,走出四堡,走出广西,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!

壮族简介

壮族简介

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,总人口有100.45万余人,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区,广西、广东连山、贵州从江、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。壮族有语言,通用汉语。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。

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、音乐、舞蹈、技艺的基础上,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。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。

壮族以农业为主,驰名中外的三七、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。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。

壮族历史

壮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。1958年发现的“柳江人”化石,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,距今5万年左右。可见早在5万年前,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。他们与布依、傣、侗、水、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瓯越、骆越,后被称为乌浒、俚、僚、土。

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“撞”、“童”。解放后称“童”。1965年改族名为“壮族”。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,分南北两大方言。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。1957年《壮文方案》被国务院批准,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。

壮族音乐

壮族约有人口一千三百多万,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,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境内。壮族属于汉藏语系侗语族,他们有自己的文字,信仰多神,崇拜自然。

壮族的山歌,歌墟已有千百年的历史,多声部的民歌有浓厚的民族特点,乐曲中宽阔的音域,时而大跳,时而委婉的旋律进行,显露了壮族山歌的风貌。

壮族礼仪

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,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,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,有时一餐饭吃五、六家。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,比如一家杀猪,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,共吃一餐。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,方显隆重。敬酒的习俗为“喝交杯”,其实并不用杯,而是用白瓷汤匙。

客人到家,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,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。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;长辈未动的菜,晚辈不得先吃;给长辈和客人端茶、盛饭,必须双手捧给,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,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;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、客人说“慢吃”再离席;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。

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。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、让路,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,不说污言秽语,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。杀鸡时,鸡头、鸡翘必须敬给老人。路遇老人,男的要称“公公”,女的则称“奶奶”或“老太太”;遇客人或负重者,要主动让路,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,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。

壮族庆节

壮族人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,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“三月三”歌节等。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,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、三月三、清明上坟、八月十五中秋,还有端午、重阳、尝新、冬至、牛魂、送灶等等。

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,二十七宰年猪,二十八包粽子,二十九做粑。除夕这天,男女老少全家欢聚一起,煮出初一全天吃的米饭,叫“压年饭”,这是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。除夕晚,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,家家必有。大年初一,天还没亮,人们就起床梳洗打扮,迎接新春的开始。居住在山区的壮族人民,还有个汲新水的习俗:春节那天,妇女们穿着新衣新鞋,鱼贯地来到河边水渠,挑新水回家。她们边走边拖着象征牛、马、猪、羊、狗、猫的石头,口里还模仿着六畜的叫声,这是祝福来年“六畜兴旺”的意思。汲回来的新水,加红糖、竹叶、葱花、生姜煮沸后,全家和客人都要喝。据说,喝了这象征吉祥的新水,来年人们会更加聪明伶俐。“汲新水”习俗表达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。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,相互拜年,互赠的食品中有粑、粽子、米花糖等,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,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,整个春节才算结束。

春节期间,壮族人民还开展赛歌、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。舂堂舞是壮族人民在春节期间用来庆贺新年,预祝丰收的舞蹈。他们认为跳了舂堂舞,来年粮食堆满仓,故有“正月舂堂闹轰轰,今年到处乐添丰”的俗谚。跳舂堂舞时,要一面唱一面舞,若干名妇女每人背着一条舂米之杵,撞打在长形木桩上,还用竹筒配打成节奏,初名“谷榔”,壮语“谷”是“做”之意,“榔”为舂米槽。后来感到木杵太笨重,不便舞动,改用扁担来打,乃易名“打虏烈”,“虏烈”为打扁担之声。舞者各执扁担,围绕木槽,上下左右,边唱边打。舂堂舞舞步雄健、活泼、场面热烈,欢快,体现了壮族人民勤劳勇敢,乐观豪迈的性格。

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,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、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、清扫墓地,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、族规,共进野餐。还有的对唱山歌,热闹非凡。1940年后,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,气氛更加隆重、热烈。

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,各具特色,比如中元吃鸭、端午吃粽、重阳吃粑等等。

壮族节日其中一些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,比如居住在云南的部分壮族,家历正月祭献“老人厅”,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,三月初三祭雷神,五月祭龙,六月祭献杨六郎,七月十四的祭祖是比较隆重的,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,供奉祖先。

美丽富饶的壮乡,素有“歌海”的美誉。尤其是盛大的“三月三”,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,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,少者几百H,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。顿时,人山人海,歌声嘹亮,成了歌的海洋。

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,因此又称“歌圩”或“歌节”。

歌圩,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,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。在壮语中被称作“窝墩”、“窝岩”,意为“出野外玩耍”。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,彼此对歌,所以古代人之为“墩圩”。

壮族歌圩,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。其中比较流行的是“赛歌择婿”的故事。传说在以前,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,又很会唱山歌,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。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,赛歌求婚,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***。

据古代文献的记载,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,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,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。壮族歌圩有大有小,各地不一。不过,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。搭彩棚、摆歌台、抛彩球、择佳偶,别有风情。在歌圩上,各村屯的男女青年,各自三五或群,寻找别村的青年,集体对唱山歌。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“游览歌”,观察物色对手;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,便唱“见面歌”和“邀请歌”;得到女方答应,就唱“询问歌”;彼此互相了解,便唱“爱慕歌”、“交情歌”;分别时则唱“送别歌”,歌词随编随唱,比喻贴切,亲切感人,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,建立一定感情,相约下次歌圩再会。

歌圩上,除对歌外,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。有精采的抛绣球,有趣的碰红蛋,热闹的放花炮,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。

牛魂节

农历四月初八。又称脱轭节,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。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。要给牛脱轭,刷洗身子,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。牛栏要打扫干净,铺上干爽稻草。不准役使,更不准鞭打,还要给牛唱山歌,喂乌米饭。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,过节这天,要杀猪祭祀,村民们在庙里聚餐。当地流行一个传说:当初陆地只有岩石、黄沙,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,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,牛王记错了,变成跨一步撒3把,使得大地百草丛生,连庄稼都长满野草。天帝大怒,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。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,每当它生日,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、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,为它们灭病去灾,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。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。

壮族婚俗

壮族的村寨一般由若干姓氏成员所组成,没有氏族组织,具有明显的村社特征。壮族婚姻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。各支系都普遍实行氏族外婚,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。“土人”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认为没有宗亲关系,可以通婚。舅表姨表可婚,姑表不婚。“依人”氏族外婚多行单线姑舅表婚,姑母之子与舅父之女可婚,但严禁舅父之子与姑母之女通婚。历史上,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,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:“依人,多早婚”,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。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,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,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。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透过唱山歌择偶。此种方式当地谓之“唱流”或“赶风流”。长期以来,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,直至解放前后,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。在壮族社会中,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,到十七八岁时,必须能学会即情歌。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,无论在僻静的山村,或于街日闹市,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。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。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。“沙人”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、三月举行。“依人”于每年栽秧前收割后举行。届期,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“坐家”女子各携带米花糖、花糯米饭以及小手巾、小镜子等物品,在固定场地对唱山歌。倘若某一小伙子爱上某一姑娘,集体对唱阶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,若姑娘也有爱慕之意,双方即以山歌一问一答自成一对。对唱完毕,可坐下互相宴请,互赠随身携带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,以后逢街日或节日并可邀约订期相会。透过唱山歌结交的情友,日后即便情投意合,男方也要聘请媒人作形式上的求。

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,第一二次去女家,若女方父母亦有意,则以便饭招待。如此往返三五次,即可议定亲事,并以“合八字”订婚。订婚礼银很重,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。父母包办婚姻,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,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“合八字”定了终身。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、生育前“不落夫家”的婚姻习俗。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,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,此时即称“坐家”或“落夫家”。其实,此乃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风俗遗留。已婚女子在“不坐家”期间,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,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。但若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以至怀孕,如被发现,须由“寨老”调处,对通奸男子进行处罚,处罚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红布挂于门上,表示为原夫“接红”;同时赔偿原夫部分礼银,以示歉意。此种情况,多不离婚,甚而原夫父母竞为其子解嘲,劝子无须介意。如通奸男子将女子拐去,原夫有权邀亲友追究,拐骗者必须向原夫退赔全部札金。已婚女子“不落夫家”时间一般以是否怀孕生子为限,若三五年仍不孕,而且弟妹已长大结婚,这时即便不孕也得“落夫家”,反之则行改嫁。壮族有招赘习俗,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,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。夫死妻子可以改嫁,也可以转房。但转房仅限于兄死弟无妻而嫂转为弟妻。

壮族服饰

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,纽扣以布结之。胸前缝一小兜,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,下摆往里折成宽边;下裤短而宽大,有的缠绑腿;扎绣花纹的头巾。蓝黑颜色是壮族妇女的共同爱好,喜穿长裙短衣,头包青色绣花帕,腰系精致围腰。上衣分对襟和偏襟两种。右衽上衣,衣领、袖口、襟边都绣有彩色花边;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。也有穿黑色百褶裙,上有彩色刺绣,下有彩色布贴,色彩绚灿耀眼。扎布贴、刺绣的围腰,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。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,披戴绣花垫肩。

壮族饮食

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,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,即在中、晚餐之间加一小餐。早、中餐比较简单,一般吃稀饭,晚餐为正餐,多吃干饭,菜肴也较为丰富。大米、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,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。

日常蔬菜有青菜、瓜苗、瓜叶、京白菜(大白菜)、小白菜、油菜、芥菜、生菜、芹菜、菠菜、芥蓝、蕹菜、萝卜、苦麻菜,甚至豆叶、红薯叶、南瓜苗、南瓜花、豌豆苗也可以为菜。以水煮最为常见,也有腌菜的习惯,腌成酸菜、酸笋、咸萝卜、大头菜等。快出锅时加入猪油、食盐、葱花。

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,如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、鸭、鹅等,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。猪肉也是整块先煮,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,回锅加调料即成。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、鸭、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,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,可以保持菜的鲜味。

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、昆虫,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,利用三七花、叶、根、须做菜很有特色。壮族还擅长烤、炸、炖、腌、卤成熟法,嗜酒,口味辣麻偏酸,喜食酥香菜品。主要特色菜有:辣血旺、火把肉、壮家烧鸭、盐风肝、脆蜂儿、五香豆虫、油炸沙虫、皮肝糁、子姜野兔肉、白炒三七花田鸡、夯鸡等。

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、红薯酒和木薯酒,度数都不太高,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,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,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,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。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,留在嘴里的鸡杂、猪肝则慢慢咀嚼,既可解酒,又可当菜。

典型食品: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,主要有:马脚杆,鱼生,烤乳猪,花糯米饭、宁明壮粽,状元柴把,白切狗肉,壮家酥鸡,清炖破脸狗,龙泵三夹。

壮族建筑

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,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,外墙粉刷白灰,屋檐绘有装饰图案。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,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,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。

干栏,也叫木楼、吊脚楼。壮、侗、瑶、苗、汉都有。多为两层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,住人。下层为木楼柱脚,多用竹片、木板镶拼为墙,可作畜厩,或堆放农具、柴火、杂物。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。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,面向田野,前景开阔,采光也好。一个寨子一个群落,整体肜去,既雄伟又壮观。有些村寨,家家相通,连成一体,就像一个大家庭。居室格局,各族自有特点。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,以神龛为中心,神龛后面,居中是家公住房(以女主人为中心),左角是家婆住房,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。主妇房在右角。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。客房在前庭左角,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,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。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,是夫妻异室,沿袭了古俗。现在的干栏,内部结构略有变化,但基本格局不变。

壮族习俗

逢年过节都要进行敬一祭神活动。届时要备猪、鸡、鱼拜祖。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习。每年哈节,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、酒、糯米饭、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,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“入众”(即进入成年),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,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。

壮族--禁忌

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;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;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(有的是头七天)忌讳外人入内;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。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,一般都要脱鞋。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人自己家中,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,脱掉斗笠、帽子。火塘、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,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。壮族青年结婚,忌讳怀孕妇女参加,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。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。家有产妇,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,以示禁忌。不慎闯入产妇家者,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,送婴儿一套衣服。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,做孩子的干爹、干妈。

壮族是稻作民族,十分爱护青蛙,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“敬蛙仪”,所以到壮族地区,严禁捕杀青蛙,也不要吃蛙肉。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,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,乞求神龙赈灾。仪式结束后,于寨口立碑,谢绝外人进寨。

壮族宗教

古代壮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,其先民由自然崇拜发展到祖先崇拜和多神信仰。壮族普遍崇拜祖先,每户正堂屋的神壁上都供奉“天地国亲师之位”和祖先神位。

唐、宋以后,佛教、道教先后传入,建立了寺庙。1858年以后,天主教传入,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,但都未传开。各家都有神龛,敬奉祖先。不少地区有巫公、巫婆进行占卦等。

关于壮族简介,壮族山歌八字歌的介绍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壮族的简介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